我院在第六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中再创佳绩
市委书记苏永忠主持会议并讲话,杨承新、唐源、王斌、申琼等出席会议
到2024年底,该水库将初步发挥效益,届时将新增总库容2555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1893万立方米的优质水源,受益区13.01万亩耕地、1.7万人及4.1万头大小牲畜的用水将更有保障。谋划储备昭通市水网建设项目共1181件,总投资1469亿元。
威信县水田镇香树村是一个拥有常住人口5149人的行政村。引水保民生 润泽城乡人民隆冬时节,昭通黑石罗水库仍然碧波荡漾,湖水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让人流连忘返。新棚村河长巡河只是昭通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以及市、县两级督察长和3220 名基层巡河护河员对全市 393 条河流、206 座水库进行日常巡查的一个缩影。2023年,昭通持续加力推进21座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巧家洗羊塘、老深沟水库工程竣工验收。在金沙江流域保护治理上,严格落实十年禁渔,强化岸线增绿、固土、截污,金沙江昭通段439.2公里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均达Ⅱ类以上,其中5个断面达Ⅰ类。
启动渔洞水库保护治理三年行动,谋划实施水环境治理等4大类70个项目,力争到2025年径流区两污收处率达 90%以上,坚决确保昭鲁坝区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陈剑钰说:真正美好的教育,一定是向上生长、向善明德的,这样的教育生态应是当前我们所追求的。
北闸中学党委书记李俊说。邱继文对上海帮扶团队也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跟着上海的老师学习了很多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教学方式。昭通日报记者:莫 娟 唐龙泉飞 文/图。上海帮扶项目落地北闸中学,是我们的荣幸,上海和昭通帮扶团队尽心尽力、用心用情,为我们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我们力争把北闸中学打造成为昭通教育的一张名片,办一所管理服务水平一流、办学条件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师生员工幸福感一流的学校。
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只想着让孩子混个高中文凭好去打工挣钱,老百姓对北闸的教育没信心。他和昭通市第一中学帮扶团队的老师以及北闸中学的老师共同为学校制定了详尽的发展规划,把上海和昭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融合到北闸中学。
就是这样一位风风火火的人,内心充满了对支教的热情和执着。说到得意门生马益时邱继文满脸自豪:通过让他组织、主持教研活动,课堂上我们相互听评课,如今的他组织能力很强,胆子也变大了,教学能力提升也很快。马益经常到邱继文的课堂上取经,课后一起交流探讨,邱继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他受益匪浅。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昭通,很荣幸参加东西部教育帮扶工作,现在我把精力全部用在支教上,也是第一次切身地感觉到把支教工作跟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研讨、交流、分析、总结、提炼……就这样,北闸中学的老师们通过校内培训、集体备课、小组研讨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各学科教师不断突破传统观念、创新学科教研,提高教学质效。在校级交流方面,北闸中学与昭通市第一中学开展了12次教学交流活动。学校申报的12个课题在昭阳区十四五规划中立项。在两地的帮扶之下,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聚集北闸中学,北闸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他们为北闸中学量身定制了《北闸中学三年(2022—2025)发展规划》,走多通道错位特色发展之路。组织各种校内研讨活动、赛课活动等,还鼓励、带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
帮扶团队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着力培养师资队伍,成立北闸中学正高级名师工作室,建立团队带团队、名师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机制。过去教学管理水平比较薄弱,中考成绩优异或家里有条件的孩子,都到周边县、市读高中。
不同思想碰撞的火花点燃了激情,也点亮了山乡教育的希望。在开展传帮带工作中,昭通市第一中学教师邱继文是马益的师傅。不知不觉,来到北闸中学支教已一年多。北闸中学的教师马青瑶说:他们的到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接触到了不同渠道的知识,并且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我们的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教书育人有了很大的启发。陈剑钰来自松江区第四中学,是上海市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马益是北闸中学的物理教师,但教不会学生曾让他倍感挫败,随着组团式教育帮扶老师的到来,他的苦恼迎来了转机。
高位对接、选好校长、组建团队、建好机制、多元激励、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在一年多时间里,北闸中学完成了从差校到名校的转变。瘦高个子、常带笑容,说话逻辑清晰,声音铿锵有力。
喜人变化的背后是组团式教育帮扶迸发的强劲推力。北闸中学的教育质量提升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外流生源渐渐回来了。
从海边到山边,对59岁的陈剑钰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来到北闸中学后,尹建华承担起了副校长的重担,并兼任学校音体美科研组大组长,带领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教研教改工作,帮助学校办好特色教育,为北闸中学多通道错位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尹建华一开始接触这里的孩子,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感受到不自信,学习上没有目标和方向。这是一群向阳而生、向善而行、逐光而行的登山人。刚接手的第一项工作便是招生,尹建华和老师们一起来到招生现场,用最诚恳的态度直面当地家长的顾虑。来到北闸中学后,他毅然挑起了校长的担子,成为松江区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在昭通的班长。
我一定会坚持下去,为了考上我心中理想的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去拼搏努力。在东西部协作的大背景下,2022年8月,来自上海的4位对口帮扶教师跨越万水千山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昭通,与昭通市第一中学的7位对口帮扶教师组成帮教团队,对昭阳区北闸中学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他们怀揣着赤诚之心,为北闸中学的孩子们带来更多阳光雨露。
上海和昭通帮扶团队,全方位引入先进教学管理模式。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深深镌刻在这些农家子弟的心中,也为他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北闸中学是昭阳区一所普通乡村高中,多年来,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缺少好教师。陈剑钰表示,他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不会辜负中组部、教育部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期盼,定会全力以赴带领帮扶团队接续帮扶,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倾尽全力为北闸中学高质量发展助一臂之力。
三驾马车齐发力回望过去,教育的硬伤让北闸中学一度找不到发展方向。为此,尹建华通过励志讲座,与孩子们分享关于成长、职业、目标、生活等方面的话题,用一个个故事激励孩子们找到人生的方向,告诉孩子们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在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合力推动、孕育之下,一支不会走的优质本土师资队伍初具雏形,教书育人的薪火在莽莽乌蒙大山中越烧越旺。李俊在谈到学校发展时信心十足。
李俊告诉记者,乡村教师走出去的机会不多,这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看着面前上海教育专家真挚的眼神,不少家长很快就改变了想法,决定把孩子送来试一试。
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的用心与担当。在帮扶教师的指导下,北闸中学教研提升迅速,由原来极个别教师申报课题研究,到现在40多人积极参与课题申报。
支短情长,时光总像林花谢了春红,脚步太匆匆。听了他的讲座,我找到了奋斗的目标,选择了田径运动。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